知难而进,质量服人
1999年10月,昶泓合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成立,主营环氧树脂系列地坪涂料。至此,黄彦荣开始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据黄彦荣介绍,江苏是国内环氧树脂的全国重要生产基地,牵动整个电子电路板的产业链。昶泓作为新成立的小公司,籍籍无名,其创业之初的艰难可想而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昶泓凭借其“环保”、“长效”、“过硬”的产品质量,慢慢靠着口碑打开了市场。
黄彦荣说,其实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做地坪涂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入海口冲积平原地区,地下水充沛且地面潮湿,不利于涂料后期的粘合。但挑战有时候也是机遇,黄彦荣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为了在执行过程中施工队能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他的产品,防止因施工团队资质参差不齐导致的后期质量问题,2000年,黄彦荣专门成立施工公司,引进台湾的专业施工队。他的产品只交给他的团队去做,专业的团队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和不同的工厂采取针对性施工,确保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施工完成后,往往还会为客户预留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确保售后,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而这也从另一层面体现了黄彦荣对自己产品的自信。这种自信在这十几年里已经被昶泓的客户们不断地印证着,南亚电子、鲜活果汁、富士康等企业的工程都与昶泓保持着长期的合作。
在施工之前,昶泓公司会仔细询问客户的要求,并派人亲自勘察现场环境,然后根据客户要求和现场情况作出相应技术调整。一般来说,环氧树脂地坪涂料在气温为5度以上才能使用,而昶泓公司就曾接到过零下16度施工的任务。最后,工程如期完成,减少了东北客户的损失,也赢得了客户的赞誉。
“碳标签是一种世界语言”
黄彦荣总是走在前面。2003年昶泓就获得了绿色产品的标签。2011年,黄彦荣接触到昆山与台湾电电公会联合推出的“打造昆山为低碳城市计划”。期间,电电公会方面展示了制造一台电脑的低碳产业链。正是在这里,黄彦荣了解到“碳盘查”、“碳标签”。随后,黄彦荣就和太太一起参加了电电公会为期五天的课程,系统学习“碳标签”。他笑言,自己是唯一一对老板夫妇同时学习的学员。
五天的学习,黄彦荣和太太从未间断,认真学习。期满毕业之后,就开始在企业推广“碳标签”。黄彦荣说,“‘碳标签’要不要做,关键在于老板的态度”。
老板的态度很重要,在黄彦荣和太太的积极推动下,昶泓完成了所有环节的碳盘查。2013年第六届义乌森博会时,昶泓公司生产的环氧树脂系列地坪涂料主剂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碳标签。据了解,昶泓是同行业中第一家获得碳标签认证的企业。
黄彦荣说,碳标签是一种世界语言。外国客户对碳标签具有很强的认同感,一个小小的数字,在他们眼里,就意味着产品是低碳环保的。黄彦荣坦诚,获得碳标签之后,国外的单子确实增加了不少。
如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低碳环保,毫无疑问,有着碳标签的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自然要高出一截,企业形象也会提升很多。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碳盘查,企业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管控,也尽可能地减少各个环节的能耗。开源节流之后,降下来的,自然就是为企业节省的开支。
鉴于这些年的经验,黄彦荣才能在经验分享时毫不犹豫地说出:“我就是一个碳标签的受益者!”
据黄彦荣透露,昶泓即将诞生的新产品也将会是国内唯一一个具有碳标签,并且全环保的产品。
引领绿色工厂,共创节能减碳
“引领绿色工厂,共创节能减碳”这是黄彦荣以及他的公司近来所提出的文化标语,是昶泓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黄彦荣的一个梦想。
从绿色产品标签,到国内同业唯一拥有碳标签的企业,再到如今的目标绿色工厂。绿色环保,一直是昶泓的重要企业文化之一,更是昶泓的重要竞争力之一。黄彦荣说,如果我们所有的材料,甚至地板,都有了碳标签,那么我们的成品就可以计算出很精确的碳标签了。而要想做到这样,就需要配套厂商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黄彦荣也在竭尽所能地,去向周围的朋友、客户推广碳标签。
2015年3月12日,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碳标签的鲜活控股(股)公司,就是黄彦荣影响的客户之一。在随后的厂商经验分享中,作为第一批获得碳标签认证的企业代表,黄彦荣也向在座的厂商发出了呼吁,希望大家“早行动,早受益”!
碳盘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投入很大,用黄彦荣的话来说,“小规模厂商做起来会更好做”,但他也强调,越是大厂,也越需要这样的碳盘查。通过盘查、控管,才会知道弱点在哪里,才会知道哪里需要改进。所以,碳盘查除了与企业经营者的决心有关,还关乎企业管理和企业成本。
节能减碳的概念已经在全球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开过去陈旧的消费观念,倡导起绿色低碳消费。因此,无论是什么企业,都要注重环保理念,否则会在将来竞争之中处于绝对劣势。在大陆经济转型换挡的新常态下,能源管理、环保理念和低碳发展更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经历了从制造、运输、使用直至废弃回收等所有环节的碳盘查,不但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还树立了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赢得绿色营销商机。
2013年6月18日、11月26日和11月28日,碳交易市场分别在深圳、上海和北京鸣锣开场。此举意在用市场手段管控企业排放,也让高碳排放企业为环境买单。
所以,归根结底,碳标签,做比不做好,早做比晚做好!
创造“绿色GDP”,助力“绿色昆山”
据了解,企业在碳盘查的过程中,会逐步要求员工改变一些不好的日常习惯,参与节能减排,比如随手关灯、垃圾分类等等。这些好习惯的形成,只需要6个月。
而员工的个人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家庭成员。垃圾分类之后,真正需要处理的垃圾会越来越少。面对笔者的质疑,黄彦荣援引了台北市实行垃圾分类之后的一些情况。最初台北市民对垃圾分类,也觉得麻烦因而心存抵触。但实行一段时间,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之后,台北市于2010年实现了“零填埋”的目标,许多垃圾处理厂也纷纷关门。
作为一名定居昆山20多年的台商,黄彦荣对昆山有着“第二故乡”的感情;作为昆山台协教育功能委员会的会长,黄彦荣清楚地知道历年来昆山市教育局培养的一批批台生的详细数据。对于昆山市委、市政府在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黄彦荣心存感谢。而身体力行、宣扬低碳环保,也是一位台商回馈昆山社会的特殊方式。
黄彦荣说,如果所有的工厂都有碳标签,GDP就是绿色的。那么,“绿色昆山”便也指日可待!